English

学术和政治并不绝对矛盾

1999-01-11 来源:光明日报 胡绳 我有话说

我在1935年,即抗日战争爆发前两年离开学校,在上海开始过自学和写作的生活,也参加当时的救亡运动。1938年初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六十多年来虽然可说是始终不懈地为党、为革命尽我所能地工作,但成绩实在很有限。我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写作上,结果就只是这一小堆书。

回顾过去的写作生涯,我曾说:“我一生所写的文章,虽然有一些可以说有或多或少的学术性,但是总的来说,无一篇不是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的(当然这里说的政治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的)。可说是‘纯学术性’的文章几乎没有。对此我并不后悔。”这段话引起一些读者和朋友的注意。所谓“纯学术性”是什么意思,不大容易讲清楚。但若干年来,学术界中确实存在着避开理论,避开政治,务求进入纯学术领域的风气。当然,也有并不是为了有所逃避而致力于纯学术的。在纯学术领域取得成就是要花很大精力的,是很可贵的。我并不轻视、否定纯学术的研究工作,甚至我还羡慕、钦佩这种工作,但客观的环境和主观的意愿使我心甘情愿地走我所已经走过的路。而且一个人终究只能分工做一件事或一方面的事。六十多年来,我曾多次犯过错误,有时感到迷惘和困惑,这只能归咎于自己功力不够,悟道太浅,所以我觉得,对我在政治上和理论学术上的追求和我选择的路,无需后悔。

学术和政治并不绝对矛盾。但应该承认,把这二者看成互不相容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从50年代后期到60、70年代在学术界内,可以说,人们越来越怕犯错误,稍微涉及政治和理论,哪怕讲得有点道理甚至很有道理,但只要被认为错误,就有陷入万丈深渊的危险。同时,正确和错误早有定论,只要附和定论,即使违反起码的逻辑,违反公认的常识,也受到赞扬,无人敢提出异议。这些情形当然使人们鄙视理论,害怕政治,而把“纯学术”看做避难所和远离是非的神殿。到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帽子一来,那就一网打尽,无处可逃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十年间,这种情形已经有改变,或者大有改变。但积重难返,为造成有利于学术繁荣的环境,为彻底消除那种为政治可以不顾科学性的积习,需要做更多的工作。

学术界(这里指哲学社会科学)的领域十分宽广,的确需要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。人人都热衷于政治和理论的焦点、热点,或者人人都远远避开政治和理论,我以为都不是正常现象。当前的政治,围绕着一个主题,就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。实践中和理论中的许多新的问题,要求理论界和学术界认真研究邓小平理论,并从事创造性的工作。展望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,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,不受一切过时的成见的拘束,大胆地又是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观点、新的理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